新玩具
-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50 SE 1TB實測開箱,入門級PCIe Gen 4 x4 NVMe固態硬碟!
不知道一提到SSD,玩家的心目中會不會浮現出Western Digital BLACK(黑標)的影像呢?承襲先前極受好評的WD_BLACK SN750 NVMe SSD,在面對PCIe 4.0的逐漸普及化之下,Western Digital當然也對應的推出相關的版本來供玩家選用,這次小編要把Western Digital的最強三款介紹給大家,包括: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 /WD_BLACK SN850 NVMe SSD無散熱片版本 /WD_BLACK SN850 NVMe SSD散熱片版本,首先就先來瞧瞧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這一款吧! 雖然PCIe 4.0的主機板在現今是越來越普及,但是相關的SSD產品在價格上還是偏高,相信也讓許多玩家在預算的權衡之下,最終只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速度在3,000 MB/s以上採PCIe 3.0通道的M.2 SSD,但這樣似乎有點不符合最新架構的感覺,沒有一個可以折衷的方式嗎? 看準玩家想要嘗鮮又荷包深度不夠的無奈,Western Digital新推出的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便一改過去WD_BLACK(黑標)硬碟只主打高階市場的形象,將目標鎖定在入門電競族群,以更為親民的價格來提供更為高速的選擇。 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透過將通道標準從PCIe 3.0升級到了PCIe 4.0,讓500GB、1TB版本的最高讀取速度可以打破通道頻寬的限制,從3,470 MB/s向上提升到了3,600 MB/s,同時功耗還下降了30%,這意味者產品的發熱將會更少,運作起來將會更為穩定,也更適合用應用在筆電、ITX主機、迷你主機等空間較狹小的設備上,讓散熱不會成為這些設備釋放效能的阻礙。對於DIY玩家來說更是方便配置在多項產品上使用。 在容量選擇上,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提供250GB、500GB、1TB三種款式,而且整體的價格基本上與WD_BLACK SN750 NVMe SSD持平,換言之對玩家來說就是用無痛升級啦!另外,Western Digital也提供WD_BLACK Dashboard 軟體,可選遊戲模式功能來維持硬碟的健康狀態,隨時監控SSD的狀態。 如果還是不放心,沒關係,Western Digital為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提供了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為產品做出更為全面保障,讓玩家能安心地盡情囤積遊戲、影片剪輯甚至用作為系統碟使用。 對於先前沒入手WD_BLACK SN750 NVMe SSD的玩家來說,直接入手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就可以了,除了可對應新的PCIe 4.0介面之外,比前代更快速的讀取速度卻僅需更低功耗即可運作,讓整體的穩定性更加提升,而同樣價格的預算下可以入手更優質的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也等同替玩家做了無形的升級,可以更盡情的體驗高度性能所帶來的使用樂趣以及絕佳的體驗。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KLEVV CRAS C920 2TB實測開箱,PCIe 4.0 Gen4 x4 M.2固態硬碟!
針對PCIe 4.0介面的M.2 SSD產品線,身為韓國大廠的KLEVV(科賦)當然也有推出對應的版本,CRAS C920這款採用PCIe 4.0x4的M.2 SSD就是針對玩家推出的高階旗艦版本,相信肯定會激起玩家對速度的渴望! 除了在PCIe 3.0x4規格可以挑選C720這款型號之外,在面對更新的PCIe 4.0規格上KLEVV也推出了對應的新產品,這一次官方一改過去以入門與中階定位為優先的產品策略,而是以旗艦之姿打造了全新的CRAS C920 M.2 SSD,要來搶佔高階玩家的使用需求,畢竟當用戶有大量高速讀寫的需求時,選擇PCIe 4.0x4才能提供更優異的速度表現。 為滿足對應高階主機的用途和需求,C920在容量選擇上直接提供1TB與2TB兩種版本,採用無散熱片的裸片設計,玩家可以自行搭配本身附帶散熱片的主機板型號,C920選用Micron美光生產的96層3D TLC NAND晶片,單顆容量為256GB,因此1TB版本採單面4顆排列,而2TB版本則為雙面共8顆晶片配置。 效能上,透過PHISON的PS5018-E18控制器(第二代PCIe 4.0控制器),兩種容量版本的讀取速度都能達到PCIe Gen 4x4通道極限的7,000 MB/s,不過2TB版本因為有著比1TB版多一倍的2GB快取,讓讀取速度能夠從5,500MB/s進一步達到6,800 MB/s,躋身於目前讀寫效能最高的M.2 SSD產品行列當中,對於想要體驗高速快感的玩家來說,無疑是最佳的入手選項之一。 同樣的,為了避免超高速檔案傳輸的過程中發生資料缺損的問題,官方在C920亦採用了多項技術,包括支援「LDPC ECC錯誤校正引擎」、「S.M.A.R.T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新一代溫控調節技術」、「SRAM錯誤處理」等多樣化的防護功能來為進行強化產品整體的耐用度,使1TB版本能夠有著700 TBW的總寫入量,2TB款式更能到1,400 TBW。 另外,與C720相同的「壞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功能當然也可以在C920上看到,讓SSD能夠預判可能即將損毀的儲存區塊,並提前將檔案轉移並防止新檔案寫入其中,減少SSD在長期使用後出現檔案毀損的機會,同時原廠亦提供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為產品的可靠性再添保障。 此外,為體貼有更換新硬碟需求的玩家,C920同樣提供Acronis True Image軟體,讓用戶能夠透過軟體進行完整硬碟資料轉移,減少資料漏失的風險,使硬體升級變得更為輕鬆簡單。 面對市場上的諸多SSD,玩家更需要仔細挑選合適自己的版本來入手,具備韓國大廠血統的KLEVV在新一輪的產品中更是大展自身的研發實力,不論是PCIe 3.0x4的C720還是PCIe 4.0x4的C920,都是目前兩大規格陣營當中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並且在優異的效能表現之外,還注入多樣性的防護功能來提升產品的穩定與安全性,增添使用上的保障,讓玩家在能夠安心的享受極速帶來的便利與快感,算是兼具高效能與高資料安全的雙優選擇了。 品牌名稱:KLEVV - 科賦 廠商名稱:艾思科有限公司 - ESSENCORE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富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 AFASTOR 代理商電話:02-8978-6066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NY XLR8 CS3040 2TB實測開箱,入門級NVMe PCIe Gen4 x4固態硬碟!
對於大多數荷包深度有限的玩家來說,產品的CP值高低絕對是能夠左右選擇偏好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M.2 SSD的領域中,怎樣的產品才算是CP值爆表呢?對此,PNY推出價格等同PCIe 3.0產品、效能卻有PCIe 4.0中高階水準的XLR8 CS3040 M.2 SSD,來重新定義「何謂市場最超值」這個概念。 這款型號為XLR8 CS3040的M.2 SSD除提供玩家常見500GB、1TB、2TB的容量選擇之外,還另有相當罕見的4TB版本可以入手,而且全系列款式的價格極為划算,像是2TB版本要價不到7,000元、1TB版本更是不到4,000元,這價格在目前市場上的PCIe 4.0 M.2 SSD中幾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更別說官方不久前還曾辦過促銷活動,價格原地再下殺2,000元,真的不知是要逼死多少廠商。 CS3040除了價格極度誘人之外,用料也是相當扎實,主流的500GB~2TB版本使用Toshiba所生產的3D TLC顆粒(4TB版本為QLC),並配置SK海力士出品的DDR4-2666快取來提升整體的讀寫效率,其中2TB版本的快取容量達到2GB,已經屬於高階產品才會採用的待遇。 比較特別的是,SSD使用PHISON出產的PS5016-E16控制器,在標準測試下支援最高讀取速度為5,000 MB/s,至於官方在包裝宣稱的5,600 MB/s則是在PC上以「0Fill」簡易檔案模式和在PS5硬碟測速工具中所測出來的數據,5600 MB/s的讀取速度洽巧滿足PS5對於硬碟擴充上的建議需求;在寫入方面,最主流的1TB和2TB版本擁有最為強大的效能,能夠達到4,300 MB/s、4TB和500GB版本則次之,分別落在3,900MB/s和2,600 MB/s。 如果玩家還是擔心便宜沒好貨、壽命和保固一定有陷阱這類的問題,不好意思,CS3040在這邊同樣沒有縮水,光是500GB版本的寫入壽命就達到了850 TBW,擁有四倍容量的2TB版本更是高達3,600 TBW(4TB版本為900 TBW)!最後全系列還享有5年內指定額度上限的保固服務,讓產品從用料到售後服務都擁有比照其他同級產品的完整待遇。 ▲PNY官方親測CS3040在PS5上的讀取性能影片。 整體來說,PNY的XLR8 CS3040是一款打破市場遊戲規則的SSD產品,扎實的用料、水準之上的性能、加上超低的價格,讓它不論是想要嘗鮮還是擴充容量,都是相當誘人的選擇,這麼佛的產品,沒入手真的就對不起荷包了。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除了WD_BLACK SN750 SE NVMe SSD之外,WD_BLACK系列的最強力作WD_BLACK SN850 NVMe SSD不僅搭配了自家的超強控制器,直接晉身高速的7,000 MB/s效能陣營,還推出有搭配可自訂RGB照明效果的散熱片版本,直接提供玩家最頂規的SSD等級,想要體驗最速感覺的朋友,肯定是不能錯過入手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機會! 在最初採PCIe 4.0通道標準的M.2 SSD只能來到5,500 MB/s左右的速率時,Western Digital推出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便是率先透過自家的控制器,讓SSD速度達到7,000 MB/s的少數廠商之一(鼓掌),讓大家能夠見識到身為世界級儲存設備大廠的技術開發實力真的是強!當然,WD_BLACK SN850 NVMe SSD也是十分適合玩家選用的一款PCIe 4.0 M.2 SSD。 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容量的選擇上準備了500GB、1TB、2TB三種大小,並分為裸片和RGB散熱片兩種版本,但不論玩家選擇哪一種,在讀取的效能表現上均可以達到PCIe Gen 4x4理論極限的7,000 MB/s,而1TB和2TB在寫入上也有著5,000MB/s以上的超高速水準,讓WD_BLACK SN850 NVMe SSD除了可以藉由極速讀取效能來減少遊戲和應用程式的等待時間,對於講究寫入表現的多媒體創作也能達到強化工作效率的目的。 用料與配置方面,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儲存顆粒上選用儲存密度能夠做得更高的96層3D TLC NAND Flash,讓1TB和2TB均能夠實現單面雙顆粒配置,對比一些採用雙面顆粒的產品,單面設計能夠將SSD所有的晶片與主機板的散熱片貼合,讓SSD產生的熱量能快速直接的被導出,達到更好的溫度控制效果,使傳輸效能更為穩定,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 同時在總寫入量上,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1TB版本可以達到600 TBW,2TB更是翻倍到了1,200 TBW,並沒有因為儲存單位的密度變高而有所衰減;原廠亦為產品提供了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為產品的品質做出保證。 此外,玩家還能夠過WD_BLACK Dashboard軟體進行硬碟運作進行監控,不僅能夠時刻檢查硬碟的健康狀態,還可以並依照自己的使用場景進行微調,是現今眾多硬碟產品中,極少數有做到軟、硬整合服務的產品之一,讓喜愛DIY的玩家享受更為全面性的硬體掌控。 以目前的PCIe 4.0通道產品在市場上的分布狀況來看,位列最上層陣營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確是可以替玩家帶來更高速的使用體驗,對於一向是WD_BLACK的愛用者來說,隨著平台更新採用更強大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當然是必要的選擇,而WD_BLACK SN850 NVMe SSD無散熱片版本更是可以對應絕大多數的使用環境,不論是桌機、筆電甚至是mini PC等等都相當合適,追求高效能的你,怎麼可以不趕緊入手來體驗一下呢!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Gen4 x4電競固態硬碟!
看過了WD_BLACK的前兩款產品後,是不是覺得如果來點電競感會更加有fu呢?同時,Sony更在9月中旬的更新中,正式開放PS5支援M.2 SSD擴充的功能,讓玩家可以透過自行加裝SSD的方式,來擴充PS5遊戲主機的內部儲存空間。所以小編一定得介紹這款符合次世代遊戲主機標準、又具備時尚RGB照明的WD_BLACK SN850 NVMe NVMe SSD散熱片版本 使用PCIe 4.0通道的M.2 SSD在傳輸速度上可以上看7,000 MB/s以上,極速的傳輸效能相對的也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勢必得需要為其加裝的足夠厚實的散熱片來控制溫度,避免硬碟因為過熱而造成降速甚至影響使用壽命,然而並非所有的主機板都是佈滿厚重散熱片的,許多中階以下的產品只會提供一組SSD散熱片,且有的甚至還相當單薄,讓人對它散熱性能產生疑慮,與其將就湊合著用,到不妨選擇有提供專屬散熱片的SSD吧! Western Digital現階段最高階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為了滿足各種主機板在硬碟散熱上的需求,在許多玩家的引頸期盼下,終於正式開賣了加裝散熱器的版本了,這也讓WD_BLACK SN850 NVMe SSD成為了目前PCIe 4.0 SSD市場中為數不多、同時提供無散熱片與散熱片雙版本的產品。 WD_BLACK SN850 NVMe SSD散熱片在外型設計有著極高的辨識度,一如WD_BLACK家族其他產品,漆黑金屬外殼使用酷似貨櫃箱的立體褶皺,配上白色的型號塗漆,讓其視覺上充滿著強烈的工業風格之餘,還能夠輕鬆配合市面上多數主機板的風格而不顯得突兀,整體厚度也能夠相容PS5主機,讓玩家能夠有更充足的容量取享受自己喜愛的遊戲(須更新PS5系統)。 此外,Western Digital還特別為散熱片鑲上電競周邊絕對不可缺少的RGB燈,玩家可以透過WD_BLACK Dashboard自由調整RGB燈效,為自己的主機點綴更多光彩,同時透過這套軟體玩家還能隨時監視硬碟的健康度、讀寫速度、溫度等資訊,更有「遊戲模式」讓硬碟能在遊玩大型遊戲時發揮最大效能,防止讀寫不穩定出現卡頓的問題。 而在Sony官方針對擴充主機的SSD規格要求 包含介面須為PCIe Gen4x4且速度須高於5,500MB/s、容量需介於250GB~4TB、更必須具備散熱片且高度在11mm內等。WD_BLACK SN850 NVMe SSD 不僅在讀寫的效能表現上有著PCIe Gen4x4 7,000 MB/s與5,000MB/s超高水準,本身配備散熱片,整體厚度也僅有8.8mm,PS5玩家們可以不必再費心刪除心愛的就遊戲,趕快入手一個、享受擴充容量後的遊戲機吧! 最後需要注意,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散熱片是沒有單獨販售的,所以玩家在入手之前可以先考量實際需求再決定選擇哪一種版本。 PCIe 4.0陣營中有許多主打電競、卻沒有帶上電競必備的RGB光效產品,直到Western Digital推出了這款頂規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 SN850散熱片版本,才讓逐漸顯得死板的SSD產品又注入不同的變化元素,如果各位剛好是無RGB不歡的玩家,或是正打算幫好不容易搶到的PS5擴充儲存容量的玩家,那還等什麼,趕快拿出魔法小卡立即「敗」下去吧!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AMSUNG 980 1TB實測開箱,NVMe M.2高效能固態硬碟!
雖然採用PCIe Gen3x4的M.2 SSD已經相當普遍,但若是想要體驗讀寫速度達3,000 MB/s以上的高階版本通常得付出更多的預算才行,這也讓許多玩家只能挑選中階或入門款來對應口袋裡乾扁的荷包,而考量玩家的需求性,儲存大廠Samsung也推出了一款價格與速度都符合大眾取向的980 M.2 SSD。 980 M.2 SSD提供250GB、500GB、1TB三種容量,儲存顆粒自然是選用自家生產的第6代V-NADA TLC晶片,搭配同樣也是自家開發的Pablo控制器,比較特別是的980 M.2 SSD本身並無配置獨立快取,而是改以專利的「主機記憶體緩衝(HMB)」技術來取代,其概念是將主機本身一部份DRAM最為快取使用,達到降低SSD本身成本的同時,也改善過去無快取SSD效能不佳的問題。 此外,無獨立快取的SSD還能夠降低36%的功耗,降低廢熱的產生,配合有著鍍鎳塗層來強化散熱的控制器外蓋、具輔助散熱功能的標籤以及動態散熱防護技術,使其更適合用在小型主機、筆電等散熱空間較有限的設備之中。 效能方面,三星為980 M.2 SSD導入智慧TurboWrite」與「全功率模式」來強化SSD的速度並延長硬碟以峰值運作的時間,減少SSD出現掉速或是速度不穩的情況,其中又以1TB版本擁有最高的效能,讀取表現上能夠達到PCIe Gen3x4最大頻寬的3,500 MB/s,寫入也能有著3,000 MB/s的水準,整體效能近乎與有搭載獨立快取的產品相同。 另外,三星身為儲存晶片的世界第一大廠,即便980 M.2 SSD走平價路線,也不會因此拿耐用度開玩笑,980 M.2 SSD在寫入壽命上比照同級產品,1TB版本的最大寫入量可達600 TBW(500GB、250GB的TBW分別300、150),更同樣享受著5年內未達指定額度的產品保固服務,讓SSD可靠性不因售價而有所降低。 新的980利用HMB技術,讓SSD無須配置獨立快取也能實現高速傳輸的能力,在達到降低成本控制售價的效果,也能將更高的效能帶到更多設備之中,讓更多的玩家們能夠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也有機會享受過去高階SSD產品才有的極速體驗。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AMSUNG 98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4.0 NVMe M.2 SSD固態硬碟!
提到速度能夠達到7,000 MB/s的PCIe 4.0 M.2 SSD,三星所推出的980 Pro可說是玩家最早能夠入手的產品之一,其強大效能獲得市場的熱烈反應,上市之初就迅速就被搶購一空,直至今日也依然是許多玩家在組裝高階電腦時的M.2 SSD首選產品。 以一款高階M.2 SSD產品來說,980 Pro在容量的選擇上顯得格外多元些,不光有1TB、2TB的容量版本,還向下推出了250GB、500GB等款式,讓預算比較吃緊或只是想用來做為系統碟的玩家能更好控制預算,這樣的做法相較於市場上其他品牌的旗艦款容量設定大多僅提供1TB、2TB來說是較為少見。 用料上,980 Pro展現了自家的強大火力,儲存顆粒不是使用一般96層NAND晶片,而是更為先進的128層TLC顆粒,讓單顆晶片的容量密度能夠變得更高,因此即使是2TB版本,980 Pro也是採單面雙顆粒配置,將背面留給具輔助散熱功能標籤貼紙,配合動態散熱保護,達到優化散熱的功效。 . . 效能方面,藉由新一代8nm製程的Elpis控制器、LPDDR4快取與TurboWrite技術,1TB與2TB版的讀取速度能夠達到7,000 MB/s,而500GB和250GB也有著6,900與6,400 MB/s的頂尖表現;寫入速度上更是從500 GB的款式開始就能達到5,000 MB/s以上的速度(250GB為2,700 MB/s),是目前市場中極少數能夠從小容量開始就達到此效能境界的產品。 此外,在入手之後產品享有5年內未達額定寫入上限的保固服務,並可以透過「三星管理魔術師」程式隨時檢視硬碟運作狀況、優化效能、韌體更新以及檢查產品的健康度,讓產品時時刻刻在最佳狀態之餘,也能有提供安心可靠的保障。 三星的SSD產品一向都是以品質和效能著稱,作為市面上第一款讀取能達到7,000 MB/s的SSD,其效能、品質與穩定性都已經通過全世界的媒體和無數玩家們長時間的考驗和認可,對於想要求快、求穩的玩家來說,980 Pro會是個能夠信賴的頂級選擇。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復古打字機風格搭配Emoji年輕潮流、刷新對鍵盤的想像力,Logitech POP KEYS無線機械鍵盤開箱試玩
無論是哪個領域,在近年都吹起了一股復古的潮流,當然,一向以高科技取向為設計方針的Logitech也跟上了這股風潮,而Logitech旗下又以研發所向全能、創新的鍵盤、滑鼠為人所知,那麼,復古加上創新,Logitech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新產品呢? 我得說,想要打字機型態的鍵盤,打開電商平台的話,可以發現滿滿都是,那絕對不是Logitech首創,不過既然上文提到復古加上創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接著就來看看這款Logitech POP KEYS無線機械式鍵盤吧! 首先看到外觀設計方面,一般而言,打字機型態的鍵盤會盡可能的復古、甚至仿舊,在表面上作一些Relic處理,讓鍵盤看起來舊舊的、感覺有時代感那樣。不過,Logitech卻反其道而行,沒有仿舊的木質配色、也沒有昏暗的暖色系配置,POP KEYS以3種顏色款式,來將復古風格與流行時尚作了完美詮釋。 POP KEYS分別有:夢幻紫、酷玩黃、魅力桃。而有趣的是這3種顏色款式並非單色配置,以小編所入手的酷玩黃與魅力桃來看,黃色、灰色、黑色、以及金色ESC鍵所組成的酷玩黃,看起來俐落感十足、相當有個性;而另外一款魅力桃,則以霓虹珊瑚粉、覆盆子紅、與桃紅色來作顏色搭配,營造出戀愛感十足的氛圍,應該會相當受女玩家們喜歡。 而POP KEYS以塑膠材質所製,表面採消光處理,消除了金屬所帶來的銳利與重量感,在觸感上也相當滑順,但雖說如此,ESC鍵卻是最獨特的存在,採亮面設計,甚至在酷玩黃上,其金屬光澤與顏色配置,讓ESC鍵帽看起來簡直像是顆純金鍵帽。 尺寸方面,POP KEYS的體積為321.2 x 138.47 x 35.4 (mm),加上打字區、方向鍵、Del鍵與自定義編輯鍵位區的鍵位模組設計,POP KEYS說起來應該算是75%鍵盤;重量方面,加上電池為779 公克,對比電競類的G913 TKL,可說是輕了不少,更別說是小編愛用的MX KEYS了。(哈) 說到鍵位設計,就不得不提本次POP KEYS最創新的地方。 當然,打字機型態的鍵盤,不能忽略的就是其圓形鍵帽的設計,但打字機鍵位的舊配置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需求,加上目前已約定俗成的鍵位配置,POP KEYS某部分鍵帽還是採用橢圓形設計,來符合當今時代的鍵位設計。 Logitech有一門獨特的「Easy-Switch技術」,讓玩家們可以在各裝置、各平台間快速切換,擁有無線鍵盤之便的POP KEYS,當然也搭載了這項跨平台切換的技術;配合Fn鍵使用各種功能的鍵位當然也有,包含來縮小所有程式並顯示桌面的F4鍵、螢幕快照與多媒體快速鍵等等也都完整地搭載在POP KEYS上;當然,被POP KEYS燒到的Mac玩家也不必擔心,先不說電競類,Logitech鍵盤大多數都支援Windows與MacOS雙平台,POP KEYS也有唷。 而最有意思的是,發送表情符號、貼圖、GIF等等圖示已經成為現下聊天最流行的交流方式,因此POP KEYS在鍵盤最右側設置了5鍵Emoji快速鍵,按一下就能迅速送出,且除了原生的Emoji鍵帽外,Logitech還另外隨附了4顆,只要透過Logitech Options設定自己最常用的Emoji圖示,當然,Windows與MacOS平台皆可使用。 既然POP KEYS能夠使用Easy-Switch技術,當然也需要先進的連結技術才能達到快速切換裝置的要點,POP KEYS搭載藍牙5.1規範的低耗電無線技術,連結範圍最長可有10公尺的距離,而這個低耗電技術,根據官方所給的資料,以隨附的2顆4號電池,便能讓玩家們使用長達36個月的時間,相當驚人,不過續航力這方面,還是端看使用者的使用情況才能下定論。 但值得注意的是,POP KEYS的接收器為Bolt USB,如果玩家們的裝置還是使用舊版的Unifying接收器,那麼就不能與POP KEYS共用囉,還是得更換接收器才能使用,如果還出現頻率對撞的問題,那就有點麻煩了,至於將其他產品也更新成Bolt USB嗎?那就得等Logitech那邊再開發出新的產品囉。(最佳建議就是之後都買有支援Bolt USB新產品就對了!) 以機械鍵盤來說,各種軸體各有優缺,手感上也略有不同,當然最終還是得看使用者的主觀意識來作判斷,而POP KEYS身為無線機械鍵盤,軸體為茶軸,茶軸在辦公或是電競上,都各有擁戴者支持,也各佔勝場。 但還得說說茶軸的相關係數,其觸發鍵程為2.0mm、初始壓力為30CN、觸發係數約略在45CN上下、驅動阻力則在55CN左右,雖說與紅軸有差不多的係數,但其段落感較紅軸來得明顯,不過也因為若有似無的段落感,讓軸體更傾向薄膜鍵盤,只是聲音沒有薄膜鍵盤那麼安靜,如果不喜歡那麼大噪音、又想要段落感的玩家,選用茶軸或許會更好一些,因此POP KEYS會更適合商業用途。 除了軸體以外,影響手感的還有鍵帽與鍵位的設計,鍵帽前文已經提過,採用圓形與橢圓形外觀,型態復古而且可愛,但沒有方形鍵帽那麼密合,因此在初次使用上,會略顯不適應,容易有錯按的情形發生,在打字流暢度方面,或許還得先習慣一下。 另外在鍵位設計方面,雖仿製打字機,但其實真正的打字機的鍵盤還是有高低位之分,而POP KEYS則是全面平面化設計,並沒有作出高低差異,這對常用MX KEYS與剪刀腳的Apple Magic Keyboard的小編來說,POP KEYS按起來有點像是鍵擊音量比較大、段落更強的薄膜鍵盤,不過無論是MX KEYS還是Apple Magic Keyboard,其所採用的是方形鍵帽,排序的密合度還是大於採用圓形鍵帽的POP KEYS,實際鍵擊的感覺,雖雷同薄膜鍵盤,但卻沒有打字時,薄膜鍵盤所帶來的黏滑感。 而POP KEYS主打的Emoji快捷鍵,只要透過Logitech Options來設定、以及更換Emoji圖示,相當方便,不僅聊天時可以使用,發臉書文的時候也可以快速鍵入。 在Logitehc POP Keys發布記者會當天,小編也到了現場直擊探訪,現場3款夢幻紫、酷玩黃、魅力桃都搭配了佈景展示出來,小編也發現除了PC與Mac平台之外,也能支援平板使用,更令人驚喜的是,POP KEYS將於10月推出相對應配色的滑鼠,有強迫症的玩家當然是要一整組買起來啊!(誤) 相信POP KEYS的優缺點,在小編的開箱中都可以略知一二了,而價格永遠是消費者第一關心的要點,Logitech POP KEYS無線機械鍵盤只需2,690元新台幣,以商業用途這個目的來看的話,2顆4號電池能讓POP KEYS最長可達36個月的使用時間,沒電就換電池、不用找線加上無線藍牙功能,對於無論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外洽公的玩家,都相當舒適,Emoji快捷鍵的配置,讓玩家無論是在聊天或是與客戶接洽的對話視窗中,都能作出最迅速的反應;外貌協會的玩家們也不用擔心,不能說POP KEYS有多麼強大的能力,但就以外觀來說,有3色款式的POP KEYS,加上復古風格,還真不知道怎麼挑剔。 廠商名稱:Logitech - 羅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連結: 賣場資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PNY LX2030 2TB實測開箱,10000 TBW超耐久寫入專為耕種奇亞幣農夫而生固態硬碟!
近年比特幣、乙太幣等加密貨幣爆紅,讓無數玩家轉行當「礦工」,利用處理器、顯示卡等產品進行挖礦,期望能藉此大賺一筆,然而,使用這些設備進行挖礦作業會導致顯示卡、處理器等零組件以最大負載進行運轉,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從而造成竊電、斷電等相關的爭議也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國家的城市被挖到跳電等窘況出現。 在能源的議題之下,一款主打省電的虛擬貨幣被新創造出來,而它正是前段時間相當熱門討論的「奇亞幣(Chia)」,透過"硬碟"做為貨幣產出的主要零件,大幅度降低了處理器、顯示卡等高耗電產品的依賴,達到極大幅度降低能源浪費的目的。然而,生產奇亞幣的過程中,會對硬碟進行大量的資料讀寫,對於有著寫入壽命上限的SSD來說可以說是硬傷,也變相增加了廢棄零件浪費的問題。 為了讓減少廢棄物增加,也同時避免衍生的SSD保固問題,開始有廠商開發出專為奇亞幣設計的SSD產品,例如PNY推出的LX2030 M.2 SSD就是獲得奇亞幣官方認證超耐久寫入產品,擁有約是同容量SSD產品2~3倍TBW總寫入量,小編也在好奇心下的驅使下斥資入手了一個,要來體驗看看賺取虛擬貨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有別於之前對虛擬貨幣(挖礦)的耗用顯示卡資源模式,奇亞幣(Chia)的倚賴就大多著落在硬碟上頭,通常一般的加密貨幣會需要顯示卡或是處理器進行加密區塊的破譯,好處是加密檔案的體積很小,一個加密區塊大約在1MB左右,缺點則是解密過程極為複雜,讓小小的檔案就足以讓顯示卡、處理器算到「腦袋冒煙」。(笑~ 而奇亞幣的設計原理則是利用「空間證明」和「時間證明」來作為挖礦運算的基準,簡單來說,所謂的「空間證明」就是去計算玩家的硬碟容量,奇亞幣的程式以大約100 GB的容量空間做為一個單位,官方稱之為「Plot」,每一個Plot都會被灌入大量資料,但絕大部分的資料都是無用的,只有很低機率會出現正確解密檔案,處理器會在這一大堆的資料中尋找能夠成功解開加密區塊的資料,最早尋獲解密資料並解開加密區塊的人,就能賺到奇亞幣。 但不論如何,對於想邁入奇亞幣(Chia)領域的玩家來說,既然是需要足夠的空間容量來作為基礎,那可選擇的儲存媒介當然就是傳統的HDD或是新興的SSD這兩者囉,大容量(8TB以上)的HDD雖然有著較高的耐寫入特性,但緩慢的讀寫速度(單顆僅150 MB/s)實在無法與高速的SSD相提並論,即便透過RAID 0串聯加速也是只能對SSD的速度遙望,因此如果不想要讓挖礦時間等到天荒地老還看不到結果,就是避採用SSD才是加快收穫的較佳途徑。 PNY為了滿足農夫們(指挖Chia的玩家們)在硬碟方面的需求,與晶片控制器大廠Phison合作打造了全新的LX 2030和LX 3030系列M.2 SSD,當中的LX2030有著比一般同容量SSD高出3倍以上的TBW最大寫入量,LX 3030系列更能達到10倍以上,不過相對的價格自然也是…(微笑),由於口袋的深度有限,小編只夠選擇價格尚在負擔範圍LX 2030讓各位農夫有個選購上的基本依據。下面就來仔細瞧瞧這款LX2030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種田種的好,當然少不了得先準備好至少一支LX2030不可!PNY推出的LX2030奇亞幣專用SSD在選擇上目前只提供2TB單一一種容量,通道標準為M.2 SSD中最為主流的PCIe Gen3x4,因此市面上多數的電腦設備都能夠相容,加上奇亞幣對於硬碟以外的硬體要求不高,所以如果希望耕田、打Game兩不誤的話,找找家中有沒有舊的電競筆電、舊主機,說不定能讓這些設備發揮更多的價值。 想挖奇亞幣當然得考量壽命(不然很快就寫滿),而說到了壽命,PNY為LX2030導入了名為「Lifextension」技術,這項技術是專門為奇亞幣種田所設計,能夠大幅度的提升SSD寫入上限,依照解決方案的不同分為XPlot和XPlot Pro兩種,前者便是用在本次開箱的LX2030,後者則是用在高階版的LX3030,配合AI引擎、LDPC低密度機偶檢查、Flash I/F強化儲存顆粒的使用效率、降地資料錯誤的發生率,從而達到延長SSD的寫入壽命。 藉由上述的多項技術,若將LX2030的寫入壽命將可以獲得2~3倍以上的提升,對比多數同容量2TB SSD的TBW總寫入量在1,000~1,500,LX2030用於一般場合可以達到3,000 TBW,而用在種田上更可以達到10,000 TBW!至於用上XPlot Pro的LX3030就更誇張了,同樣2TB的版本在日常寫入壽命就上看10,000 TBW,用於挖礦更是高達54,000 TBW,耐用性是一般消費型SSD的10倍以上,直逼企業級產品的水準。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LX2030能夠負荷長時間的種田的高壓環境,產品通過了180萬小時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測試,從而保證產品有著足夠的穩定性,減少各位農夫發生第二天一早起床、晚上下班回家後電腦死機而一無所獲的悲劇。(這點很重要!) 在有了技術幫助之外,SSD的用料好壞當然也是影響壽命的是一大關鍵之一,LX2030選用了KIOXIA(前身為Toshiba)生產的3D TLC顆粒,單顆的容量為256GB,採正反面各4顆的形式組成2TB的容量,並搭配Phison生產的PS5012-E12S控制器,這顆控制器能夠支援最高讀寫速度可達3,400 /3,100 MB/s,但如果玩家查看官網資訊會發現,官方標示的寫入速度僅有1,000 MB/s,明顯過於保守,這部分原因主要在於LX 2030主打是針對種田這種大型資料寫入的場合所設計,故不是以「快取」的速度為標準,而是改為顆粒的速度。 一般多數消費級的SSD,在速度的標示上多只計算快取的存取速度,造成讀寫小檔案的速度很快,但遇到大型檔案卻因為快取容量不足,出現速度不穩的現象,這點在日常使用通常問題不大,畢竟一般生活需要一次性讀寫超大檔案的機會較少,但對於種田這種從事大型檔案讀寫的項目來說,快取的容量就很容易被塞爆,造成SSD的讀寫速度降低。 因此即便LX2030也配有一顆Kingston生產4Gb DDR3L快取,但畢竟這是一款以種田為主打的產品,比起快取所帶來的瞬間速度,面對長時間大檔案之下的「真實」效能反而才是更為重要的,這點小編也會在接下來的測試為大家進行實證。 本次的實際測試小編選用的是AMD平台,在使用CrystalDiskMark 8進行最基本的速度跑分時,LX2030得出了3,461 /3,112 MB/s的讀寫速度,符合SSD使用的控制所支援的最高3,400MB/ 3,100MB/s的讀寫速度表現,初步證明了SSD用於日常使用上有著逼近PCIe 3.0通道上限的水準,這樣的效能就算不拿來做為挖奇亞幣使用,對於玩家拿來搭配成為電腦中零組件的儲存主力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即便是作為電競電腦使用也一樣能夠高速運作。 接著將CrystalDiskMark 8.0的測試的檔案大小調整至程式提供的最大值64GiB,在這個標準下寫入的速度果真下降,來到了2,857 MB/s,不過速度還是沒有官方標註的那個誇張,這點可能是由於SSD的寫入過程是先進到快取之後,再由快取進到儲存顆粒中,兩個步驟其實是會同步進行的,因此正常來說不會出現塞爆快取之後速度就一蹶不振的情況。 為了確認1,000 MB/s的速度是否真的快取有關,小編把測試程式換成HD Tune Pro軟體,該程式能夠紀錄硬碟快取的速度狀態,從紀錄圖表可以看到一段雪崩式下跌的數值,從近2,000MB/s左右來到1,000 MB/s左右,然後很快的又恢復到正常水準,由此可以驗證官方標註的寫入速度1,000 MB/s確實是以「不計算快取寫入」來做為依據。 官方選擇如此「誠實」的原因在於畢竟LX2030是針對種田所設計,而種田的檔案都極為為肥大,快取其實是長期處在塞滿的狀態,不像一般日常使用都是小型檔案很快就能消化掉,這也就是為什麼產品的規格會讓人覺得這麼保守了。 完成了速度測試,最後小編來使用LX2030做為示範,教大家如何種田吧!想要農出奇亞幣,需要先到奇亞幣的官網下載專屬的種田程式,程式本身支援Windows、MacOS、Linux三大作業系統,玩家可以依照自己使用的主機系統選擇對應的程式。 下載並完成安裝之後,第一次使用的玩家需要申請一組密碼金鑰,此時系統就會彈出「24個英文單字」稱之為助記詞,這些單字就是你的帳戶密碼,請用截圖、拍照、手寫等多種方式好好保存,因為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記。 玩家的電腦在過去如果不曾種過奇亞幣,在首次使用時程式需要進行節點同步,也就是將交易網路上從古至今的交易資料全部下載至玩家電腦中,這是所有加密貨幣都需要經過的歷程,這部分所要花費的時間可以長達10小時以上,完全沒有辦法跳過,只能耐心等待。 在等待節點同步的期間,我們可以先來規劃我們的「耕地」,也就是日後用以種田的相關設定。在畫面上點選「耕地」的頁面,選擇「新增耕地」便可以開始進行相關設定。 如同真的耕田一般,我們需要先決定田地大小,程式預設的一塊田地是101.4GB,此外還有208.8GB、429.8GB等選項,需要注意的是選單中600MB的是「測試用」的,無法種出任何奇亞幣,建議大家直接無視該選項。 選定田地的大小之後就是來決定我們要照顧多少塊田地,照顧的田地數量越多,一次占用的硬碟容量也就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田地佔用的容量外,硬碟還需預留約300 GB空間給工作佔存檔,所以1 TB硬碟是最多能圈地的數量是7塊,而非9塊。 另外在細部選項中,程式提供了「新增至耕地列隊」和「平行耕地」兩種選項,前者是規劃完一塊田地後才去處理下一塊,適合電腦性能比較差的主機,後者則是所有耕地進行同時規劃,因此可以省下較多等待時間,相對占用主機的資源也會比較多。 再來是設定暫存與最終的資料夾,程式建議使用存取速度較快的硬碟來安置暫存資料夾,大容量HDD則用以做為最終資料夾的歸宿,但這不是強制的,如果跟小編一樣只有一顆硬碟的話,設定在同一顆硬碟也是可以的。 完成所有設定之後,就只要慢慢地等待節點和耕地規劃完成,程式就會自動替我們完成種田,期間玩家可以在「耕種」頁面查看種田的狀態,系統會顯示幕前的收穫並評估多久才會收穫奇亞幣。 整體來說,奇亞幣真的是一個走「佛系」的虛擬貨幣,同步節點要等、準備種田要等、種田期間也是繼續等等等,外加上奇亞幣程式的Bug真的不少,小編在過程中就遇到好幾次節點無法同步、耕地無法規劃的問題,相當考驗每個農夫的耐心,玩家如果是首次挑戰種田的話,建議先歸劃1、2個就好,等確定一切正常之後再逐步擴充,防止一個出錯就得全部重頭來過的麻煩。最後收益方面嘛…小編個人也是佛系經營,也就不方便向大家透漏太多囉!XD 奇亞幣的誕生是希望能夠在賺取加密貨幣的同時也能顧及環境的保護,雖然透過硬碟賺取的機制能夠省下大量能源消耗,卻也造成了廢棄物的相關問題,也讓各家硬碟廠商在保固上傷透了腦筋,於是乎廠商們開始研發專屬於奇亞幣的硬碟來試圖迎合市場。像是本次小編開箱的 PNY LX2030 SSD就是透過Lifextension技術,讓硬碟寫入壽命上限能夠提高3倍以上來到的10,000 TBW,幫助農夫們耕田的過程可以更安定可靠,也達到減少浪費的效果,實現奇亞幣追求環境永續的理念。 而對於不打算從事種田的玩家來說,如小編前面在測試時就有提到的,PNY這款LX2030在整體的讀寫速度上也都有達到3,000 MB/s以上的表現,以現有的PCIe Gen3x4的SSD陣營的各家產品來相比較的話,也是名列前茅的效能優等生了,再配合比同容量高出2倍以上的寫入壽命特點,對於一些經常對SSD進行頻繁寫入的創作者來說,也能有助於提升整體的工作穩定度,達到降低檔案輸出失敗或壞檔機率的效果。 而這樣一款面面俱到的高速M.2 SSD玩家不心動嗎?反正小編我是已經開始當農夫了,想一起來種田的朋友就趕快入手吧!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解放桌面空間、省能耗兼提升工作效率的商用必備主機,ASRock Jupiter X300 Mini PC開箱試玩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與之相伴的辦公桌通常就是主要的活動區域,但相信絕大多數上班族的桌面空間非常有限,但卻得塞下包括電腦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文件等等物品,甚至有些玩家還會放一些多肉植物或心愛的玩偶來裝飾,想要多一些空間來減低長時間使用的壓迫感恐怕不容易,這樣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上班心情。 必要的辦公用品可能省不了得佔據一部分空間,但事實上辦公桌上面最佔空間的就是電腦了,尤其是超大主機的舊電腦更是會吃掉整個桌上的一大塊位置,常見的模式就是為了騰出更多的可使用區域直接把主機放在桌子底下,但這有個不安定因素,要是不小心踢到、再加上文件忘記存檔,哇!幾個小時的辛勞全都白費了~那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先得定義商用文書電腦的需求,大多數不外乎使用Office處理文件、修圖使用PhotoShop這兩種用途,那麼我們需要那麼大的主機嗎?或許不用,畢竟並非拿來在上班時間玩3A遊戲大作(除非工作有相關、否則被發現大概就得吃自己了!),但對企業來說,換掉不適用的大型電腦還能保有、甚至提高工作效率跟節省空間與耗電的話,為什麼不考慮轉用Mini PC呢? 而講到Mini PC的話,目前的選擇也不少,其中尤以ASRock華擎科技在這方面的機種選擇性多,小編本次入手了ASRock推出的新款Jupiter X300 Mini PC,其輕薄玲瓏的身軀設計不僅能夠節省空間、且搭配AMD最新成員Ryzen 5 5600G,在處理文件與圖片編修上完全不用擔心,那還等什麼,趕緊跟上小編的腳步,馬上來看看吧! 既然都說Jupiter X300相當省空間了,那到底有多省? 先看看尺寸,僅僅178 x 178 x 34mm,大概與中X電信的光世代數據機(小烏龜)差不多大小,而百搭的純黑外表,也能與任何風格的辦公桌完美融合,當作一項裝飾品也沒問題,甚至在辦公桌上的空間取捨也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搭配附件的Stand,讓Jupiter X300能躺也能站,在空間的搭配與取捨上,完全不用猶豫與傷腦筋。 不僅能夠或躺或站的擺在桌面上而已,Jupiter X300還有更靈活的運用,只要加上三向VEGA掛勾,便能將Jupiter安裝在螢幕後方,某方面來說也達成PC All In One(AIO)的願景了,不過顯示器後方也需有75 x 75mm / 100 x 100 mm才能使用唷,而安裝方法也相當簡單,說是三向VEGA掛勾,但其實上下左右都可以擺放,選一個自己覺得合適方便的位置就行,安裝VEGA掛勾後,再將Jupiter X300推進支架裡,再從後面板鎖上螺絲便大功告成。 附帶提的是,這組VEGA掛勾無需另購,直接在整組的包裝中就已經附上了,想怎麼用就看使用者或企業的需求囉! 但千萬別以為Jupiter X300體積小就省略了很多物件,在I/O方面也是一應俱全,總共具備8個USB介面,分別為前面板2組USB 3.2 Gen1 Type-C、2組USB 3.2 Gen1 Type-A;後面板也有2組USB 3.2 Gen1 Type-A與USB 2.0。這多達8組的USB連接埠,可是讓辦公桌上連USB Hub都省了,管你是需要連接印表機還是工作用的隨身碟、連接手機等裝置等,通通OK啦! 當然,商用中都有設計在座位上的有線網路也是必備的,Jupiter X300也提供了RJ45 Gigabit LAN乙太網路埠可以對應,至於無線網路方面,Jupiter X300配置了M.2 Type 2230 Key-E Wi-Fi模組,另外還能選配Intel AC-3168/AX200 Wi-Fi模組,基本上不管有線無線,Jupiter X300通通能支援沒問題。 視訊輸出方面則支援3種介面,各1埠HDMI、DisplayPort、D-Sub,並且能夠同時讓3個介面同時輸出,減少插拔次數,不僅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上也更加彈性,省時又省力;音訊輸出則位於前面板,具備3.5mm的麥克風輸入與耳機插孔,更有意思的是,Jupiter X300內建2W揚聲器,因此不必特地再去買一組喇叭來與其搭配,再次省下一畝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Jupiter X300針對企業需求,也提供了DASH LAN與TPM 2.0可供各公司行號們選配,提供公司內部的資訊人員能夠更有效率的遠端監控機上的硬體、系統及安全狀態。 至於內部配置呢?再看這部分之前,我們得先拆機,但這邊有個小提醒要請各位玩家注意一下,在卸除Jupiter X300後面板的2根螺絲之後,硬推上蓋是推不開的,一不小心還會扭斷鋁製接腳,重點是要記得:前面板也須拆除,再之後才能掀開頂端機蓋,完成拆機的過程。 順利拆機之後,便能一睹內部配置啦! 主機板方面採用的是AMD X300晶片組,CPU則為Socket AM4平台,能夠支援5000/4000/3000/2000系列的APU、記憶體插槽SO-DIMM位置上方則是側吹散熱風扇模組。 卸除內建風扇組之後,可以發現有2組記憶體插槽,並能支援2組SO-DIMM DDR4, 不過記憶體容量最大只支援到64GB,玩家們可要多加注意,但以商用Mini PC而言,64GB幾乎可以包辦所有辦公事項了。 儲存裝置方面,配置了1組Ultra M.2插槽,能夠支援PCIe Gen 3x4與SATA 6Gb、規格為Type 2280的固態硬碟;而SATA部分,在Ultra M.2插槽上方有1組SATA 6Gb 硬碟托盤,也能支援7mm/9.5mm的2.5吋SSD與HDD。 在拆機看完內部配置之後,我們可以得知Jupiter X300加上隨附配件,幾乎可說萬事俱備、只差零組件,因此本次小編拜託了AMD Ryzen 5 5600G、TEAMGROUP ELITE DDR4 2666 8GB、Apacer M.2 PCIe Gen 3x4 512GB SSD前來支援,並邀請它們一同來見證Jupiter X300在小編的測試軟體車輪戰當中,會有多少能耐展現呢? 在CPU-Z偵測資訊中,可以發現本次前來支援的AMD Ryzen 5 5600G、TEAMGROUP ELITE DDR4 2666 8GB、Apacer AS2280P4 512G M.2 PCIe Gen3x4 SSD的相關資訊,主機板方面也能發現Jupiter X300採用AMD Ryzen SoC(Carrizo)晶片組;而在CPU-Z的核心測試中,搭配Ryzen 5 5600G的效能表現上則是獲得了單核609.6、多核4615的分數,在單核分數方面,對比先前站上採用同一規格處理器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表現,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這也顯示出Jupiter X300也能很好地發揮Ryzen 5 5600G的效能,用作辦公用途、Microsoft Office系列等等文書處理完全不是問題。 甚至在CINEBENCH R23上的評測也是如此,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的分數,比照站上Ryzen 5 5600G的評測,在在都顯示著Jupiter X300上的Ryzen 5600G與桌機的效能落差也在5個百分比誤差值內。 由於採用了極致的節省空間設計,Jupiter X300只能使用內顯來作視訊輸出,不過配合Ryzen 5000系列的APU內建Radeon GPU核心架構,經由3DMARK、AIDA64 GPGPU測試,可以發現Ryzen 5 5600G所配備的Vega繪圖核心仍舊是那麼地迷人,再加上Jupiter X300能夠同時支援三螢幕輸出,雖說只能用內顯,對於文件與一些簡易的影像處理也都綽綽有餘了,總不可能在辦公室裡打3A大作吧! Jupiter X300支援Gen 3x4傳輸規範,在透過CrystalDiskMark評測之後,Apacer AS2280P4 512G M.2 PCIe Gen3x4 SSD讀取方面獲得2,482.50 MB/s、寫入獲得1,979.72 MB/s的成績,對照Apacer官方所給的數據,可以發現Jupiter X300雖然是迷你電腦,但卻絲毫沒有相較桌機矮了一截的感覺,在SSD評測上依然能與桌機平起平坐,也就是說,在辦公室上班的社ㄔ…,我是說諸君,可以建議老闆換換看Jupiter X300了。 既然小編認為Jupiter X300對商用來說,完全綽綽有餘,那麼總該看一下一些文書處理作業的評測成績,所以我們尋求PCMARK 10的來幫助驗證,從截圖中可以看到Jupiter X300的綜合得分來到5,832分,常用基本功能的得分為10,402、生產力工具的分數為9,639、數位媒體工作有5,369分,相當傑出;而PCMARK 10中的Microsoft Office程式評測,可以發現Jupiter X300在Word中獲得了7,654、Excel獲得16,772、PowerPoint獲得14,386,程式各項指令的運作大多都在1秒上下就處理完成,看來在文書處理這方面,Jupiter X300絕對是易如反掌。 而可以用來簡單測試轉檔效能的X264,也獲得了49.1 FPS的優異成績,且在除了Microsoft Office以外、我們辦公室好同事們最常使用的PhotoShop也獲得了718.8的還不錯分數,不過這方面的話,應該是因為小編只使用8G記憶體的關係,Jupiter X300提供兩槽SO-DIMM DDR4,最高支援到64GB,有需求的玩家們,當然可以再往上提升,如果預算稍有餘裕的話,建議加裝至16GB(8GBx2)會比較優喔。 以Mini PC的使用經驗來說,小編絕對有話語權啊,畢竟PCDIY!全員的桌上可都是用迷你電腦呢!因此就以小編對Jupiter X300來說說使用心得吧! 以尺寸這部分說起,Jupiter X300本身就是迷你電腦,省去了許多體型龐大的桌機困擾,類似踢到電源、佔去辦公桌桌面的擺放空間,這都不會再發生;而扁平設計,對比方正設計的迷你電腦更具備空間自由度,再加上Stand配件與VEGA掛勾,讓Jupiter X300可躺可站、也可放在顯示器背後,完全可以讓自己的辦公桌獲得更大的「裝潢」空間,想再多放一盆多肉植物?沒問題,讓Jupiter X300搭配Stand配件即可、想讓辦公桌上擺滿可愛小物?沒問題,把Jupiter X300放在顯示器背後就好。 而依照Jupiter X300的迷你體積來看,想把它當成隨身電腦也行,不論是打算帶回家接上螢幕就能繼續使用、或是朋友聚會直接變身成追劇神器也OK(還省了買機上盒的費用),只要隨手一個可愛的小紙袋、手提袋都能輕鬆收納,帶著走完全不是問題。 而規格方面,AM4平台搭配如今在江湖上呼風喚雨的AMD Ryzen 5 5600G,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完全信手捻來,如果還不知道5600G到底有什麼威能的話,罰你再去站上爬一下開箱評測文!除此之外,還能同時支援三螢幕輸出,小編認為,看到這,差不多可以請求老闆換一台Jupiter X300了。 事實上ASRock在Mini PC的領域中,有相當多款的公升級小電腦推出,可以根據玩家的需求來做選擇性入手,也可以依據企業的適用性來做商用選擇,而早先的小電腦可能會效能不彰、不敷使用的刻板印象也在陸續不斷的硬體更新下得到了相當大的改進,不只是可以作為文書使用,就算作為一般商用、甚至是玩家的標準工作機都是綽綽有餘,偶爾來玩點遊戲調劑一下緊繃的上班或工作情緒也沒問題,即使需要多螢幕多工輸出,這款Jupiter X300也可以對應無誤,加上省空間的設計以及內建AMD最新款的Ryzen 5 5600G火力加持下,說是公升級電腦中的"小鋼炮"也一點都不為過! 9/23~9/29 回答通關密語送好禮中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全漢FSP Hydro PT皇鈦極V 750W實測開箱,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電源供應器!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ASRock Z370 Taichi開箱實測,記憶體超頻突破4100MHz,與Intel 8代處理器雙雄合璧的「太極」精品!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MSI Z370 GODLIKE GAMING主機板開箱實測,有著超好用OC旋鈕,難怪連「神也喜歡」!
- ITE2 NE-201開箱實測,既是NAS也是迷你電腦,儲存備份、4K播放都不是問題!
- 2.5吋RGB閃亮多彩發光機種,T-Force Delta RGB SSD
- 技嘉AORUS X299 Gaming 9開箱及效能實測,「性能、超頻、超大擴充性」一板搞定!
- 微星MSI Modern MD241PW 24吋美型螢幕實測開箱,辦公/遊戲兩相宜創建絕美雪白世界!
- PLEXTOR M8SeG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小鋼炮極致寫入速度固態硬碟!
- GIGABYTE AORUS Z370 Gaming 7,RGB燈光絢麗奪目!
- Intel 760p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